村情概況
東鄰 格瓦村委會,南鄰拉伯村委會 ,西鄰玉龍縣奉科鄉 ,北鄰 鄉政府。轄田壩一組 、田壩二組 、子母組、布子落組等4 個自然村。現有農戶 154 戶,有鄉村人口708 人,其中農業人口 701 人,勞動力 346 人,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306 人。全村國土面積 36.09 平方公里,海拔 2,400.00 米,年平均氣溫 17 ℃,年降水量 720毫米,適合種植 玉米、核桃 等農作物。全村耕地面積 2,107.95 畝,人均耕地 3.0 畝,林地 39,076.05 畝。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65.30 萬元,農民人均純收入 750.00 元。該村屬於貧困村,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為主。
基礎設施
截止2010年底,該村已實現通路 、通電話。全村有93 戶通自來水,有 21 戶飲用井水,有 40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。不通電,不通有線電視,擁有電視機農戶36 戶;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60 戶,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9 戶。
農村經濟
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65.40 萬元,其中:種植業收入108.19萬元;畜牧業收入 56.60 萬元,(其中,年內出欄肉豬503頭,肉牛47 頭,肉羊 3042 頭);無漁業收入 ;林業收入 12.90 萬元;第二、三產業收入 10.40 萬元;工資性收入 38.09萬元。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.00 元,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、畜牧業為主。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28.23萬元,其中,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36 人,在省內務工 16 人,到省外務工 19 人。
人口衛生
該村現有農戶158 戶,共鄉村人口701人,其中男性356人,女性345人。其中農業人口 701 人,勞動力346 人。該村以僳僳族為主(是僳僳、苗族、壯族、摩梭、漢族混居地),其中僳僳族403 人, 漢族42 人,其他民族256人。到2010年底,全村無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;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62人;享受低保154 人。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,衛生所面積為 75 平方米,有鄉村醫生 1 人,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22 公里。該村沒有公廁,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,沒有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,人畜混居的農戶154 戶,占農戶總數的100 %。
文化教育
該村建有國小1所,校舍建築面積480.00 平方米,擁有教師4人,在校學生23人,距離鄉中學22.00 公里。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3 人,其中小學生43 人,中學生30 人全村沒有文化活動室、圖書室 、業餘文娛宣傳隊 。
村務公開
該村到2008年底,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158 份,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913.00 畝,無土地流轉面積。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“一事一議”制度是 ,無一事一議籌資。無年末集體總收入 ,有固定資產2萬元,無年末集體收益 ,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,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,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 ,主要以黑板報、會議方式公開。
基層組織
該村建有黨支部 1 個,下設 3 個黨小組,共有黨員28 人,少數民族黨員 28 人,其中男黨員 24 人、女黨員 4 人。該村黨支部2004 年被評為 先進基層黨組織;2006 年被評為先進集體等。村委會由村支書、主任、副主任等組成,下設4個自然村。該村建有團總支1 個,團支部1 個,共有團員31 人。
人文地理
田壩村委會由4個自然村組成,是漢族、摩梭、普米族、苗族、僳僳族、壯族的聚居地,各少數民族文化保留較為完整。雖然地理位置偏遠,山高坡陡,而且交通、電力、水利等基礎設施十分落後,但他卻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光熱資源,還有豐富的土地和生物資源。
發展重點
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:
一、全村勞動著無文化知識,無法掌握種、養殖業的最基本技術。
二、無經濟投入產業的前期投入和發展項目。
三、交通不便,無法保障人民民眾的生產、生活所需用品。
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:
一、利用氣候土地資源,可發展種植藥材和經濟果木。
二、利用牧草資源和民眾的飼養專長,可發展草食動物(如:牛、羊)。
三、加大對糧食作物的科技、良種、良法、施肥等投入保障生產。